查看原文
其他

【防城港】“云端”连边海 书声荡山间


教育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师资、抓管理、提质量、促均衡,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春风里。

市实验小学与马路镇中心小学开展课题研究。市实验小学供图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夏日雨后的清晨,连绵的十万大山山脉树木葱茏,雾气弥漫。

位于山脚下的防城区大菉镇大沟龙教学点,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在山间回荡。

大沟龙教学点的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艳芳 李雪妮 摄

大沟龙教学点现有一年级学生8名,二年级学生6名,均为瑶族学生。教学点配备有教师2名,分别负责两个年级的教学。

6月7日9时,随着上课铃声响起,身穿瑶族服装的学生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正等待老师开始新一天的教学。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如何认知方位……”大沟龙教学点“99后”驻点教师黄丽走进教室,熟稔地打开讲台上的计算机终端。很快,显示屏上清晰地呈现出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课堂上,黄丽讲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是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时间,举手答题的声音、欢笑声盈满教室。

眼前焕发活力的大沟龙教学点过去因优化教学布局需要,曾被优化撤并,住在附近的适龄儿童需要走路前往离家更远的坡稔小学上学,家住得远的孩子至少要走1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每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年龄稍大的学生还勉强能接受,可对于刚上小学的儿童来说确实很困难,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2015年,考虑到大沟龙组适龄儿童上学远的问题,当地教育部门充分听取民意,结合实际利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专项资金,重启大沟龙教学点建设。“以前孩子走路到外面上学,路途远,不安全,下午放学后家长还得去接。教学点恢复后,家住附近的孩子走一小段路就能到学校,省了不少心。”村民李福章告诉记者,当时听闻教学点要恢复教学,村民们都很支持。

教学点重新进行了选址,建在了更加宽敞的地方,从前的瓦房变成了砖混平房,教室变得明亮,桌椅变得崭新,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再次在家门口听到了从教室里传来的悦耳的读书声。该教学点负责人陈俊利告诉记者,教学点上的电子设备、图书资料应有尽有,跟其他学校别无二致。

今年4月,防城区教育部门再次增加投入,用于改善教学点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让这里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享受到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此次改造提升工程将于今年9月完工。届时,新入学的学生将在更好的环境中开启新的学习旅程。


互联互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前不久,市实验小学马正开校区教师韩静婷为该校二年级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而远在东兴市马路镇中心小学和马路镇北他教学点的师生们,也能通过一根网线,在“云端”聆听这一堂“互联网+”同步音乐互动课。

市实验小学马正开校区教师韩静婷老师为该校二年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市实验小学供图

自2017年起,市实验小学就与马路镇中心小学及下属多个教学点开展“互联网+”城乡一体化教学。通过“同步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打破空间和时间限制,让教与学碰撞出火花,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优势,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像这样城市学校教师上课,结对农村学校学生异地听课、视频互动的形式在我市已成为常态。

一根纤长细小的网线,连接城乡学校、串联城乡课堂,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惠及乡村师生,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美好愿景照进了现实。

除了在“云端”上互通有无外,线下结对帮扶教学活动也成为我市城乡各中小学校促进校际间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加快校际均衡发展的途径之一。

今年3月13日至14日,马路镇中心小学校长莫起辉带领该校的骨干教师到市实验小学开展跟岗学习活动。在此期间,他们观摩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观摩听课、交流探讨、评课议课等方式,学习城里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这些老师的课各有特色,专业理论水平都很高,听了之后我收获很多,也学到很多教学方面的技巧。”参加跟岗学习活动的黄传铭在学习心得上这样写道。

市实验小学科教研究中心主任郑峋介绍,自结对帮扶后,市实验小学从资源共享、师资培训、“互联网+同步课堂”、线下教学、优质课程设置一体化、红色劳动基地创设、科技创客活动等多方面,帮助马路镇中心小学及各教学点提高教学水平。从去年11月至今,该校从各学科选拔出40名骨干教师分8批次到马路镇中心小学进行轮岗支教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城区优质师资辐射到乡镇小学,提升乡镇小学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让乡镇小学学生也能享受城区学生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像这样的结对帮扶教学活动,在我市城乡各个中小学校中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是,港口区创新推出“异域课堂”教学模式,将学校分为城区和乡镇两个区域,以“1+1”或“1+N”的方式进行“结对”。结对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到对方学校上体验课,实现城乡有序互动、共享共学,激发了区域教育发展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港口区光坡镇中学的教师到市金湾中学开展“异域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港口区教科局供图结对帮扶为推动校际区域合作搭建了一个交流共进的平台,体现了资源共享、示范引领、携手共进的教育理念,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共同成长。


补齐短板,让教育资源更优质均衡

炎炎夏日,在市第十二中学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冒着酷暑,对宿舍楼、饭堂、教学楼等各楼栋单体进行内部装修,现场施工有序推进。目前,该项目工程总体进度已达80%,将于今年9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自2018年起,我市建设海湾新区第一批10所义务教育学校,目前已投入使用7所,包括市豪丫小学、市春江小学、市桃花湾中学、市金湾中学等,有效缓解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等问题。

上思县居住着壮、汉、瑶、苗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超90%。近年来,上思县认真描绘民生工程“远景图”,加大投入新建了上思县第三小学、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等义务教育学校。2020年8月,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投入使用,可容纳学生1600人,有效解决了上思县江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及附近村屯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缓解县城学校“大班额”问题,有力推动上思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我市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把更多的资金、最好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努力把教育办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促进我市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升。2022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类占比达两成,包括教育补短板工程、教育暖心工程两大类38个项目,共为包含义务教育学校在内的16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加快推进海湾新区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0~3公里边境学校、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有效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3年,我市再次将教育暖心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投资1000万元为市特殊教育学校、市实验小学、市第一中学等10所学校更新教学设备,更新宿舍老旧的热水设备,维护修缮运动场,解决学生用水、用电问题,为师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我市还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防城港市社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防城港‘十四五’教育领域示范重点工程”及“防城港市社会事业发展‘十四五’重大项目”教育项目,从学校布点、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有力地保障了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东兴市、防城区编制了边境地区20所国门重点学校“建设任务书及项目建设任务方案”,为加快推进边境学校示范带建设提供保障,推动边境地区义务教育学校2026年达到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来源| 防城港市新闻网-防城港日报
记者| 黄艳芳 李雪妮
编辑| 卢镰太
校对| 覃银华
审核| 黄虹源
值班主任| 时   楠
防城港日报社全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 谭丕创强调:推动沿边产业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 @防城港人,久违了!这场海上龙舟赛千万不要错过!

● 【月亮湾 • 阅听】馨香木薯糍

● 【防城港】防东铁路项目稳步推进 预计今年底实现通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